(猫扑中文 ) 许正平并不看好杨锐的自信,只是羡慕而已。
因为他非常清楚的知道,无论杨锐找到的人是好是坏,是牛是渣,蔡教授都会为之买单的。
为了杨锐的实验室,蔡教授愿意付出的绝不仅仅是几个编制。
换言之,对一名cell作者来说,许多人奋斗终生而追求的顶级大学的教师编制,只是一件轻飘飘的附属品而已。
想到此处,许正平不免有些唏嘘。
他奋斗一辈子,最大的成就,也不过是北大副教授的头衔,至于自己的科研实力,他至今尚未证明。
事实上,世界大多数科研工作者的科研生命,都是从30多岁开始,到50多岁结束。博士毕业差不多都要30岁了,读的慢一点的,往往要到35岁,许正平中间还经历了十年的蹉跎,如今也就是刚刚调整好状态,到了科研冲刺的年纪。
与青春年少的杨锐比起来,许正平的中年疑惑自然极多,而能否拿到一篇cell?他只能说自己是在努力。
不过,当他看到来求职的先生们的时候,消沉的意志仿佛也得到了治愈。
进来的第一个人,第一时间让许正平想到了“落魄”两个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