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在公开发表的论文中寻找合适的基因。
这个活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主要是怕遇到论文造假,或者傻货写的傻论文。
所谓不怕一万,就怕万一,论文造假或者错误论文这种事,中国不少,美国不鲜,邻国日本也是年年曝光。
如果是普通的论文,杨锐也不会深究别人的论文的真实度,差不多能用就行了。
但pcr可是价值30亿美元的项目,一旦成功了,不知道会有多少的制药公司和生物技术公司盯着,杨锐不能让自己的论文建立在一篇不稳定的论文之上。
不是与自己联系紧密的实验室做的论文,如果不做验证,到时候有任何问题,对于30亿美元的项目来说,都是吸引苍蝇的缝隙。
若是自己公司分析的基因片段,杨锐还可以审查实验过程,如果是国内分析的基因片段,杨锐还可以拜托蔡院士——对方愿意给看最好,不愿意的话,也能有个起码的判断。
然而,华锐实验室并没有这样的储备。
那就得自己重复实验。
不过,基因序列分析的工作,却是可以交给北大的“离子通道实验室”。
因为按照杨锐的设计,基因分析原本就是官方实验室的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