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女士稍停继续翻译两人的对话:
“布郎教授回答说:是的,我所在的机构具有诺贝尔奖的提名权。我也是刚刚了解pcr,但是,我已经决定要在我的实验室里推广pcr技术了,这是一项令人惊诧的技术,我不是说它的复杂性或者它的原理,我所指的是,pcr这项技术的延展性和开放性,要我来说的话,这是革命性的,这项技术在我看来,异乎寻常的成熟,它给了我们一个渠道,能够任意的复制dna,这给了我们很大的自由度,从而对我们期望进行改变的dna,进行改变……”
“布郎教授,您认为它是一项好技术?”
“当然,非常之好,是我最近一段时间听到的最好的消息……”
“好到能够得诺贝尔奖吗?”
“能不能得诺贝尔奖我不知道,但要我选的话,我也很可能提名它。”
“据说它的研究者杨锐是中国籍的21岁大学本科在校生,即使如此,你也会提名它吗?”
“我是说我可能提名它,但不管我是否提名它,影响因素都不会是国际和年龄。当然,21岁的本科在校生的确是年轻了一些,但很多诺贝尔奖得主,他们的主要工作,其实都是在很年轻的时候做出的,比如82年得奖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