吧。”李冲做采访多年,见过的采访对象,或多或少的都会紧张,很自然的帮他做起了心理疏导。
与之前不同的是,李冲这次没有向摄像师打手势,关闭摄影机。
虽然用的是录像带而不是胶卷,但录像带也是很昂贵的消耗品,如果是注定要洗掉重录的内容,那就没必要摄像了。
正常情况下是这样,然则,此次采访杨锐,台里给的预算超高,李冲难得奢侈一回,干脆不停下摄像机,权当采访。
“我叫元天,是物理系三年级的学生。”被采访对象有些吭吧的说。
“你觉得杨锐说的好,为什么?”李冲问。
“因为查资料就是这样子的,这样子才能多查资料。”元天说的很质朴。
但这不是李冲想要的答案,他快速的思考后,问:“你之前在图书馆里见过杨锐吗?对他有印象吗?”
“见过,有印象。”
“是什么样的?”
“刚开始的话,对他的印象不太好。”
“哦,为什么?”李冲讶然。
元天摸摸后脑勺,不好意思的看一下杨锐,摄像机也迅速的转向杨锐的同时,听元天道:“因为杨锐一开始喜欢拿很多资料,桌子上堆的老高,我每次见到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