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锐是不可能正常开价给捷利康的,因为他开不起价。医疗行业是一个产业链健全到变态的行业,每种工作都有价格,而且都贵的离谱。
比如最令人烦心的临床试验,许多人以为临床试验就是医药公司联合医院或者独立进行的药物研究,但实际上,欧美很早以前就有了临床试验的公司,他们专门为各种医药公司提供临床试验的服务,年销售额过10亿。
至于专业的咨询公司,他们通常是忽悠人的,但收费更是贵的离谱,百万美元的价格只是开始。
现在,医药公司为了临床前的研究,往往要耗费数千万美元乃至上亿美元,其中一半用在了实验室以外,而杨锐是掏不起这个钱的。
他的收益主要来源于捷利康的分红,他的支出主要用于律师费,前者能比后者略多一些,足以杨锐进行一些国内难以进行的实验,比如去铁酮的合成,但在合成之后,任何部分的花钱程度,都不是杨锐所能承担的,更没有能力外包出去,还是外包给捷利康。
事实上,后世的许多国内实验室,做的就是来自国外的外包工作,比如动物实验,又比如活性成分的测定等等,繁复而颇有利润,但本质上,与富士康是差不多的形式,都是依靠降低成本而榨取的利润,被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