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首都的最大制药厂尽其所能,也只能发展成原料药工厂,它向国内的其他中小型仿制药工厂提供的主要原料产品是维生素、磺胺和抗结核药,其开发的新产品是“增效联磺片”、“17种复合结晶氨基酸”。
磺胺是二战前的消炎特效药,二战以后就被青霉素淘汰了,这家工业年产值1.5亿的药厂依旧以磺胺为主打的原因,肯定不是磺胺药效奇佳。
事实上,中国大地上遍布的数量繁多的制药厂,就是需要这样的原料,它们甚至无力给更好的消炎药做配套包装。
毕竟,80年代的中国,足足有1000多家制药厂,比美国和日本加起来都多,大家都嗷嗷待哺的渴求着原料,自然不能光选贵的好的,而罔顾现实。
比如84年的南!京,一城之地就有15家药厂,但产值加起来,只与北!京制药厂相当,这15家药厂里有主打产品的,主要是盐酸普鲁卡因,维生素b6,排石冲剂和白敬宇眼膏。
中成药不说疗效如何,其生产要求向来是作坊级的,普鲁卡因算是比较有技术含量的麻醉药,欧美国家60年代上市,之后被利多卡因等产品淘汰。
相比军工、机械等方面的工厂,中国的制药厂的发展还要健康一些,毕竟是能够赚回外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