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市井,却也是杨锐想不到的。
一顿便餐吃完,杨锐主动到厨房帮忙洗碗。
李医生客气了两声也就让他帮忙了。80年代的市场不发达,除了腐竹和午餐肉这样的半成品能买得到,其他各种食材都要自己加工,蔡夫人又有自己的工作,也是忙了一整天,累坏了。
杨锐倒是有点享受这样的环境。这样的招待餐,或者工作餐,到90年代恐怕就看不到了,那个时候,大家应当都习惯了去饭店或者酒店,最起码,像是北大生物系院长这样的人,都不用在家自己忙活做饭了。
不过,84年还做不到如此的潇洒,现在的食品开销是家庭开销的大头,给十几个人有菜有肉的提供一餐,恐怕要花掉蔡教授小半个月的薪水,这还是教授的薪水,若是普通工人的话,恐怕得把整月的工资掏出来。
李医生的心情似乎也不错,和杨锐合作洗碗的同时聊天,内容自然也是去铁酮。
因为对方是医生的原因,杨锐很自然的将话题从制药转到了医药和医疗的问题。
他详细说了自己在协和医院的所见所闻,又说了自己做药的初衷。
李医生边干活边听,只是动作渐渐慢了下来。
杨锐渐渐的说到了去铁胺和去铁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