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而不利于己方。
当然,出庭时机总是要掌握的。
趁着对方律师陈述的时间,本杰明又低声提醒道:“达尔贝科教授的证言对你非常有利,但是,他主要证明了pcr的技术不应该属于是杜邦70年代的技术的衍生,我们接下来,还需要证明这项技术是完全属于你的,所以,你接下来主要说明自己在pcr中的付出。”
“明白。”杨锐缓缓点头,心情渐渐平复,又问:“我之前拍的录像,在pcr工作中拍摄的录像,不能证明我的工作吗?”
“能,但法官还是想听你说。”本杰明看他一眼,道:“法庭相信证词,有些时候胜过物证。”
没多长时间,就杨锐终于坐上了证人席。
镁光灯像是爆开的烟花似的,瞬间闪的人眼睛都睁不开,以至于法官不得不再三的敲击小锤,并警告道:“再有人使用闪光灯,就要被法警驱逐出去。”
杜邦的律师年约50岁,等记者们都安静下来以后,才走到杨锐面前,打了个招呼后,问道:“杨锐先生,你目前仍然是大学在读生是吗?”
“是的。”杨锐回答。
“据我所知,你声称自己做出了pcr的时间,你仍然是大学一年级在读,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