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就是确定了10种化合物的大致结构和组成,而杨锐用三天时间,又增加了5种活性物质的数量。
一增一减,杨锐总共得到了33种去铁酮活性物质,而葛瑞丝距离全部测完,仍然有23种,一个月都不一定能测完。
想要节省点时间去爬长城的葛瑞丝终于真实的体会到了杨锐的速度,眼瞅着第33种活性物质送过来,不禁道:“怎么会这么快?”
范伦丁在墙角画圈圈,心说:我就是想问这个问题才请您来的啊,结果您来了以后,都做了些啥事啊……
葛瑞丝在剑桥读了博士不假,在非营利组织做了多年的药物学专家也不假,但她在科研领域,仍然算不得经验丰富。
真正经验丰富的学者,年龄都是50岁往上的。
去铁酮和它的金属螯合性是82年才发现的,两年的时间,别说推进到活性物质的阶段,大部分对此有兴趣的实验室,还在验证和考察它的金属螯合能力。
能够螯合金属的分子多了去了,但哪种能做药,哪种有资格作为药物的靶点进入药物开发阶段,通常是需要好几年的时间的,葛瑞丝也没有自己做过去铁酮的活性物质,也就无从估量其中的难度。
但这几天时间,就够葛瑞丝了解和估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