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领导可是真不少的。当然,敢和省长翻脸的还是比较少的。
杨锐只是笑一笑,道:“上百万哪能建一条输电线出来。”
他原本甚至做好了要自建输电线的准备了。不是他钱多的烧,而是目前的形式如此。
若是看80年代的企业发展史的话,几乎每个外企和合资企业,都有自建公共事业设施的经历,有建输电线的,有建自来水管道的,有建排污设备的,有建公路的,还有自建铁路和码头的。
总的来说,国内的基础条件落后,要想等政府做好一切建设,时间上的消耗,也许比资金消耗更厉害。
80年代进入中国的公司,包括可口可乐,或者医药行业的捷利康,都是为了抢占市场而来,他们都是不耐心等待政府提供公共产品的。
合乎高要求的公共产品,更是困难。
这一方面是中国目前的工厂与国外的工厂在技术和设备上有代差,另一方面,也是因为80年代进入中国做工厂的,都是国际一流的大厂,不是世界五百强什么的,也起码都是区域经济中的佼佼者,否则,国外广大天地都没有占全活,又何必着急占据中国市场呢。
这些工厂,比如可口可乐,比如捷利康,比如宝洁,比如雀巢,比如奔驰,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