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世界的医药代表做培训,都是驾轻就熟的工作。
孙明哲等人也听的极其认真。
80年代人,对于学习都有点异乎寻常的认真,许多人平时都会备一个本子,将所有能够记下来的知识记下来。像是世界十大知名建筑,全球活的最久的人,中国宋代官窑的特点等等,都会用正楷字,一笔一划的写在本子上。
一些认真的人,十年二十年下来,都能积累上百个笔记本,直到他们第一次用到搜索引擎为止……
华锐做的短期培训,又是即时能用的知识,孙明哲等人简直像是在听秘笈似的听。
实际上,在这个年代,华锐的培训教材,和秘笈也差不多了。
在知识爆炸的年代里生活的人,是很难想象知识爆炸之前的人们,是如何获取知识和信息的。
86年的中国是没有网络的,就是能上网,你也找不到多少中文讯息,理所当然的,掌握着最快的信息渠道的是报纸,而报纸,每天更新着国内外的要闻,知识的深度明显不够。
书籍的深度是足够的,杂志介于书籍和报纸之间,但是,不管是传播报纸、杂志还是书籍的成本都是很高的,即使住在北上广这样的大城市里,你也不能想买什么书就买什么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