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凯以前没有做过牛视紫红质蛋白,全世界做过的都不多,要说学习,也没有地方去学习,学校里教两三种蛋白质就算不错了,要是每种都教,不说教材能不能编的出来,没有个千儿八百年的寿命,这种事就不用考虑了。
但是,没有学过也得做,就自己琢磨着做,是最常见的情况。
重复实验的效果之一也是学习的效率超高,如果是后进的跟随者实验室,通过各种重复实验练兵是最划算的。
当然,琢磨和学习,也是有方向的。
假如没有杨锐的限制,苏先凯更倾向的学习方向,是对牛视紫红质蛋白本身的深入研究,了解它的工作机理和作用。
然而,杨锐的命令却是单纯的令人厌倦。
永远都是单纯的增产。
两倍的时候增产。
五倍的时候增产。
十倍的时候,命令竟然还是增产。
苏先凯的研究方向,也只能是不断的增产了。
对于生物学家来说,增产向来不是什么神秘的话题,越小的单位越是如此。譬如经常用做范例的青霉素,在50年代初的时候,全中国产量是几十公斤,以至于20万单位的青霉素,售价就达到了一两黄金的程度,到80年代,中国的青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