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定了他有着超过平均水平的权力,但是,他也做不到垄断所有权利。
北大离子通道实验室的崛起,令许多人感受到了不安。
单就个人来说,在座诸人倒不一定讨厌杨锐,一些人甚至颇为欣赏和关注他。但是,北大离子通道实验室的兴起,分走的却是实实在在的经费。
不管是国家拨下来的经费,还是省市一级的经费,在下拨的时候,都会有一个“配套”的概念,配套有多有少,就比例来说,大抵是不多的,但是,因为经费的数额较多,配套的绝对值是不低的。
像是北大离子通道实验室,现在等于是拿到了600万美元外加200万元人民币的经费,北大就是配套个10%,都超过一些实验室的总经费了,而10%的配套如此之低,北大能不能拿得出手也不一定。
如果增加到正常的20%或者30%,这就是100多万美元和七八十万元人民币,已经是很大的一笔钱了。由北大来分担都非常辛苦,由北大生物来分担的话,肯定要有某个实验室被抽干了。
没有经费就没有实验,没有实验就没有研究。
有几个学者能为了别人,而放弃自己的研究呢?
在这种预期下,大家的态度就比较矛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