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锐看着谷强,似乎在等待着他的决定似的。&笔趣阁
.Biquku.La&
表面上如此,其实,杨锐并没有给谷强多少选择的空间。他只能同意,或者决裂。
没办法,实验室没有资源给谷强去做任意的决定。
离子通道实验室没有,国内实验室没有,其他的国家一流实验室同样不会有。
谷强的成功,与其说是机缘巧合,不如说是他长时间的试错与天赋直觉所带来的红利,同时,也不能忽视整个实验室给予的支持。除了离子通道实验室,全世界有能力给他提供一锅搅数量的牛视紫红质蛋白的实验室,一个都没有。
是苏先凯之前的g蛋白组做出的前序研究,才有了g蛋白偶联受体研究的基础;是杨锐提供了研究经费,统和了实验室,并做了国家立项,且确立了以牛视紫红质蛋白做研究目标的方向;还是苏先凯等人努力多日之后,才将牛视紫红质蛋白的产量提高了百倍以上,才有了谷强尝试一锅搅的资源。
而在此之前,因着杨锐的决策,所有人都没有就此发表哪怕是一个字的文章。
这样的项目决策,归根结底也只能由项目负责人做出,期间有人的利益受损失,有人要妥协,都是免不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