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也不一定能有几名非学生的助手,在学校较好的情况下,能有一两个属于正常,但一个没有的也很不少。
再大规模的实验室,在国内通常分为两种,一种是松散的实验室大联盟,这是最常见到的模式,许多就是在一个研究楼里做研究,有表面上的隶属关系,实际上还是该做什么做什么,财权物都分的清清楚楚,不过是另一种称呼的院系大实验室而已,另一种就是杨锐目前所拥有的实验室,多名教授、副教授互相配合,可供调派,经费财权则由实验室主任提供。
这种模式,对实验室负责人的要求是超高的,首先一点,是你能凑够充沛的经费,其次,你得年富力强做得了一线工作。
养活一名科研员很容易,给几个钱就差不多了,不管是80年代的科研员,还是21世纪的科研员,平均工资都赶不上建筑工地的大工,但是,养活一个科研组是相当贵的,教授级的研究员运作起来,更是花钱如流水,一年用掉一栋楼的经费都很轻松。
“年富力强”则是一项更高的要求,如果不是年富力强的实验室负责人,通常很难维持得住一支紧密合作型的科研队伍。之所以要说“年富力强”,是因为经费好得,人的精力却是有限的。
例如同为超牛的屠呦呦和施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