际上还不止,世界上每四年能诞生大几百名的奥运冠军,而四年的时间,能够诞生的诺贝尔奖获得者,连50个都不可能有。
唯一的区别,也就是奥运冠军的职业生涯总是较为短暂,而诺贝尔奖一旦颁发给某个学者的话,他的学术第二春立即就发芽了,运气好的话,通常能茁壮成长到**十岁的高龄。
譬如桑格同志的轶事就包括以下一项,他在40岁那年获得诺贝尔奖以后,依旧奋勇在学术第一线,62岁的时候又拿到了诺奖的时候,仍旧奋勇在学术第一线,直到83年的有一天,他正在做实验,做着做着,突然自言自语说“我已经足够老了”,于是,他就离开了实验室,回到了家,再也没有回到实验室里去。
桑格活到了2013年,见证了基因研究从零到有,亲手将人类送入了基因时代,并且深度参与了人体基因组计划,至少在学术上,是个幸福的老头儿。
桑格实验室,也因为他的缘故,成为了英国数一数二的生物学实验室。
从桑格实验室出来的研究员,就和冷泉港出身的研究员一样,都是能够用来炫耀的资历。
杨锐若是获得了诺贝尔奖,北大离子通道实验室,毫无疑问也将是中国第一等的实验室,在北大离子通道实验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