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这里面有不少是得益于他北大的身份。
80年代恢复高考,各家大学重建,学校之间的战斗尚未打响,北大清华都互通有无,并没有后世动辄派系的做法。
不仅如此,地方高校势弱,对京城的高校完全不能产生威胁,杨锐背靠北大,再丢出去一堆堆的sci级以上的论文,普通学者自知不敌,也就不会冲上来树敌了。
而在北大校内,杨锐的资源丰富也是数一数二的。
离子通道实验室是战胜加州理工伯克利分校的理查德教授而得到的,资金筹备是他自己弄来的,这种土生土长出来的高等实验室,别人听都没听过,自然也要高看杨锐一眼。
当然,庞校长的失势也是给大家提了一个醒,让杨锐减少了许多麻烦。
如果再能拿到一枚诺贝尔奖的奖章的话,杨锐觉得自己在国内学术界都不会有什么麻烦了。
横趟说起来有点太嚣张了,但实际上就是这么嚣张。
不过,要拿到这份诺贝尔奖,杨锐是需要国内配合的。换言之,杨锐差不多得要在国内先横趟一轮,才有可能拿到诺奖。
不是所有诺奖学者都得如此。
总有些诺奖学者是没有获得国内的支持,但是得到诺奖的,尤其是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