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终一定会演化成一个或者两个学术派别,并争执不休。大国的派别也不见得会多多少,往更大的方向说,在大部分问题上,全世界的科学家也只需要一两个方向就可以了。
地球的资源有限,人类所能提供的资源有限,方向终究也是有限的。
美国人的曼哈顿计划可以看做是一个极好的范例,在二战如此紧张的时期,曼哈顿计划投入的资金总量,比大部分国家上百年的科研经费都多,若以和平时期的开支论,千亿美元都不能说多,即使如此,曼哈顿计划的经费依旧紧张,学术争端依旧不可避免。
最终炸在广岛的“小男孩”是枪式原子弹,炸在长崎的“胖子”是内爆式原子弹,两者的设计截然不同,等于是相对独立的研究出了两种不同的原子弹。这固然是美国人财大气粗,但也可以看出学术争端的必然性,战争期间都无法用理论和语言弥补的裂缝,又如何能在和平时期的不同机构间轻易的消除呢。
中国的生物学远远称不上昌盛,最终的研究方向,就只能是一个或两个主力,尤其是在经费困难的年代里,更要集中力量办大事。否则的话,大家想要的方向都可以申请经费了,结果不过又是摊大饼而已。
杨锐如果拿走三分之二的经费,代表他能决定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