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杨主任首选了绵羊做供体,打的就是一次到位的主意吧。”
苏帆也是精明人,想了想就知道王良才为何如此说,无奈的道:“杨主任本来就不是个喜欢个按部就班做项目的人。”
回想杨锐之前做的项目,从钾离子通道的实验,到G蛋白偶联受体的项目,没有哪一个是真正的按部就班的做下来的。
苏帆等人不知道杨锐真正的依仗,此时回忆起来,就只能如此评价了。
所谓成功者恒为成功学案例,王良才也无从批评,只能叹口气,心想,年轻人就是按不住性子。
然而,这样的想法,也就只能在王良才的脑海中转一转了。就杨锐目前的声望,早就与年龄脱离关系了,人家不喜欢按部就班,那就是锐意进取……
“现在怎么办?”苏帆不是个特别有主意的人,还是先问王良才。
“我也没做过无性繁殖的克隆,如果可行的话,成功率会极低吧。”王良才叹了口气。
成功率是实验生物学家心里永远的痛,很多实验都是明知道能做得出来,然后成功率低的令人发指,最后放弃的。
现在遇到不一定能做得出来的实验了,成功率一样低的发指,结果就很恶心了——你不知道自己的失败是误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