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怪螺个头不大,跟他半个巴掌差不多,它怪的是整体呈螺旋形盘卷,壳面有乳白的底色,上面分布有条条生长纹。
其中,这些生长纹是从壳的脐部辐射长出的,平滑而细密,多是红褐色,清冷的月光穿过海水照在上面,很漂亮,好像瓷器。
他心里一动游了过去,近看之下,大螺如鹦鹉嘴般,这样它的身份也揭晓了出来:
海洋奇珍,鹦鹉螺!
这是化石!活的!
敖沐阳上初中那会,生物课本上就有对鹦鹉螺的介绍,说这是一种已经在地球上经历了数亿年生存的物种,数亿年来外形、习性等变化很小,被称作海洋中的活化石,跟陆地大熊猫齐名。
据他所知,在奥陶纪的海洋时期鹦鹉螺可是顶级掠食者,它的体长能长到一米一,那时候海洋的主要族群三叶虫和巨大海蝎子都是它们的食物。
在那个海洋无脊椎动物最鼎盛的时代,鹦鹉螺以庞大的体型、灵敏的嗅觉和凶猛的嘴喙称霸海洋,那叫一个彪悍。
但时至如今,这么残暴的鹦鹉螺已经没了,甚至活的鹦鹉螺就很罕见很罕见了。
人们能发现的一般是它们的外壳,它们死后身躯软体会脱壳而沉没,外壳久久不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