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的门,就已经先对林淼有了偏见。
在何胜明想来,所谓的神童,一方面无非是依仗着家庭资源,对孩子做了提前的智力开发,如果孩子确实有某些方面的天分,自然能取得一些成绩,进而表现出一些所谓神童的特质。另一方面,站在何胜明自己的专业眼光来看,媒体本身对“神童”进行夸大包装的成分本来就很大,某些神童根本就是三人成虎、众口铄金,硬生生众人堆柴堆出来的。
哪怕是极个别被中科院少年班录取的——何胜明昨天特意查过,那些孩子的平均年龄都在15周岁上下,最小的也已经有13岁。也就是说,他们全都已经是大孩子了。所以把这些大孩子们归类为“神童”,显然不太合适,倒不如说他们是“智商较高的青少年”来得贴切。
何胜明自认为是有专业水准的。
他追求新闻真相,讲究的是科学,是理论,是逻辑,是证据。
像林淼这种六七岁的“神童”,何胜明听到后的第一反应就是包装或者吹嘘。
所以他昨天不仅查了有关于神童的资料,还更加认真地把林淼的底细翻了一遍。
一个6岁的孩子,能留下的社会痕迹很少。
何胜明所能查到的,当然就是就显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