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站于柴琛前方的亲舅王承业,忽而转头朝他使了个眼色。
柴琛心领神会。
他的外公王邈在兵部亦有线眼,朔州一事,他早已收到消息,更搜集了不少底细。
今日大庆殿上,只要官家发怒,兵部侍郎邝景山便会趁机进谏,指责卓守成失职。礼部、刑部继而发难,最后由二殿下柴琛陈词,务求致卓守成于死地。
雁门关乃宋辽边境的要塞,朔州岂可落入高家手中?
只要官家将卓守成治罪,吏部便会举荐王邈的门生邝智渊为朔州都督。
王邈此计,本应万无一失。
但他算漏了最重要的一环——柴琛。
柴琛此时想的,却是昨日“女鬼”对他说的话。
——“你有否想过,你是为了百姓社稷才去争江山?”
因着这话,他辗转反侧,思索良多。
那个位置,对他来说到底意味着什么?
曾经,他读《战国策》,读到《唐雎不辱使命》中的一句:“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心中欣然神往。
这种至高无上的权力,曾是他以为的毕生追求。
昨夜,他却不禁自问:自己得到了这皇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