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意义和道理。
这样,学生有真才实学,进士之法,便可以依其名而求其实。
此两项奏议,深得官家的欢心。
但无奈,丞相庞籍以“规模阔大,论者以为难行”为由,竭力反对。
——这两项改革所牵涉太过阔大,提议的人恐怕难以实行。
以庞籍为首的一班仁宗朝的老臣子,也纷纷附议,抨击蔡襄所言“太猛”、“恐更张无渐”。
官家只得不了了之。
事隔半年,蔡襄再提起此事。
柴琛不曾想过,“乐琳”一女子之家,也留心朝堂之事。
转念一想,“她”的所闻所说,又岂是寻常女流之辈可比?
他不由得笑着请教道:“你有何看法?”
“那你又有何看法?”
柴琛道:“蔡襄所言,不无道理。此二项奏议,于国于民有益,庞丞相太迂腐了。”
乐琅不以为然:“庞籍若真是迂腐,便不会有‘明黜陟’一策。”
“明黜陟”,是仁宗朝时期,庞籍最重要的政绩。
明黜陟,严明官吏升降。
太宗朝以来,官员升迁采用“磨勘”制度,只讲资历年限,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