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甫介’?”
“《汴京小刊》新专栏的作者,我之前和你说过的。”
乐琳目光一下子黯了下来:“我记得。”
她自然是记得这个名字的。
炉子里的火焰烧得旺盛,发出“啪啦”,“啪啦”的声响。
瞬间的沉默,让柴珏不由得狐疑。
“怎么了?”他问。
“没什么……你详细说说,你二皇兄是怎么和你说的?”
乐琳反问道。
柴珏直觉这里头有些文章,但一时也摸不著头绪,只得把柴琛的原话与乐琳复述一遍。
“他说,‘甫介’的社评精辟入理,字字珠玑,是个有大才的人。”
“还有呢?他还说了些什么?”
“二哥还说此人志存高远,胸怀家国……”
“嗯。”
乐琳点头,若她没有猜错这个“甫介”的真实身份的话,那么这大宋朝确实没有比他更志存高远、胸怀家国的人了。
她心中暗自赞叹,这柴琛还真是慧眼识英。
柴珏又学着柴琛的语气道:“就凭他一句‘有司必不得已,不若取诸富民之有良田,得谷多而售数倍之者。贫民被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