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书那天,二伯在村里祠堂摆了十桌酒席,虽然是家常酒席,但是也是杀了一头猪的,办酒席的目的无非就两个目的,炫耀和收礼金,炫耀就不用说了,每年村里都有初中毕业,可基本要三四年才有一个考上一中二中的,而且一中是重点高中,考上大学的几率在百分之十左右!”
当然这不是后世大学扩招后的大学生,这个年代的考上大学可不是那么好考的,吴能这个村,这十几年来只出过一个真正的大学生,还有两个师范生,基本包分配,这个年代如果说那个家里有一个吃国家粮的,那可了不起了,讨媳妇不要说后世男方出彩礼钱了,甚至男方能在十几个合适婚嫁年龄的女子中选一个最合适自己的。
吴刚考上一中,二伯家抱着炫耀的目的,在村里祠堂大摆酒席,每家每户都请一个人,而升学礼金收了至少六七百块钱,当然除了酒席钱,也就三百多剩余,这点钱,当然不能养得起一个重点高中生,所以二伯把注意打到几个兄弟上来了。
兄弟家里出了一个读书人,大家当然支持,但是毕竟也是条件有限,除了三伯借了四百块钱,其他几家都借了一百块钱给他们家,就连吴能两个姑姑也借出了一百块钱,这才把第一年的学费和生活费凑齐了,到了第二年,又来借,这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