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法清峻的三个字问道:“挽之哥哥,你这园子为何叫做‘知微轩’?”
我坐在轮椅上抬首望去,不假思索地回道:“这是出自里的一句话——‘君子知微知彰,知柔知刚,万夫之望’。世伯学识渊博,应该教过你才对。”
我口中的“世伯”,正是夏嫣然的父亲。
闻言,夏嫣然立刻自豪地回道:“那是自然!我父亲说过,‘凡物之体,从柔以至刚;凡事之理,从微以至彰。知几之人,既知其始,又知其末,是合于神道,故为万夫所瞻望也。’”
夏嫣然烂熟于心,语毕转而问我:“如何?我答得怎么样?”
“答得不错,背诵流畅,可你知道这话的意思吗?”我毫不客气地再问。其实我并不相信,她一个十一岁的小姑娘能明白这其中的奥义,就连我如今也不能完全揣摩透彻。
果然,夏嫣然被我问住了,怔愣片刻很不服气地反问:“那挽之哥哥呢?你又知道吗?”
我笑了。看来夏家教养子女的方法还是流于皮毛,夏世伯教导女儿背了这么多篇章警句,可夏嫣然却不解其意。不过对于她这个年纪而言,又是女孩子,这已算不错了。
我想起她不服气的问话,也不欲多做计较,便摇头敷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