咋办呢?他就拿出来攒着,攒多了就抱着去找小舅舅,他当年和港商玩过西周青铜器、唐代唐三彩啥的,虽然都是假的,那也算半个业内人士,也就认识几个真的内业人士。
说句题外话,所谓业内人士,在业余时间里有时候也会客串一把骗子的帮凶,把真的鉴定成不真、把假的鉴定成不假。知识这个玩意吧,本来没有好坏的属性,完全看掌握在什么人手里,人心歪了,知识越多就越反动!
这么多年下来,洪涛还真的捡了几次漏,比如古籍善本、书画真迹。但漏都不太大,就是说东西是真东西,但品相和价值都不太高,充其量也就值个几万块,其中这张黄秋园的四尺斗方价值最大,按照前年的市场行情,十二三万有人肯收。
还得说句题外话,古玩字画只要不过拍卖环节,就都是没有固定价格的。因为它们本身的价值并不多,绝大部分价值都是人赋予的。说白了吧,大家都追捧,价值就高,收藏的人少,那价值就低。
可是高到什么程度、低到什么程度,是没有固定数字的,唯一的数值只能看当年同类作品的拍卖价,再根据具体物品的各种参数大概估出一个模糊的价格。
这个价格是啥呢?是古玩贩子的收购价,也就是说他们用这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