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什么节,赵淌油干脆喊上全家人到他老光棍子赵大山这儿过。老光棍子见这样不合适,自己也推脱不了,也就乐乐哈哈地跟赵淌油一家一块儿打发节日。虽说他老光棍子脸上乐乐哈哈的,可心里比以往更难受。赵淌油好好歹歹儿孙都有了,一家人在一起闹闹腾腾地那是真打心眼儿里乐呵,而自己是在跟着他们傻乐呵。等赵淌油他们一家都去了,自己仍是一根独杆儿,跟谁乐呵去?
在赵大山这茬人中,赵大山虽比不上张老驴的年岁大,但绝对要比张老驴能服人,尽管他没有想张老驴那样混得有家有院儿,但人品要比张老驴好得不知有多少。不光赵大山的人品让村子里的老少爷们儿们服气,在赵大山他们这一茬人中,很少有人能像他赵大山一样幼年跟着读过几年私塾的父亲识过几个字,还能背些古诗讲些古事儿。在他父亲故去之后,他仅借着手里的那本缺页少张的《康熙字典》,又磕磕绊绊地读了《三国》,读了《水浒》,还读了《西游记》。就凭着这些,他在这个寨子里的他们这茬人中,就已经算得上是个“高级知识分子”了。“高级知识分子”有高级知识分子的原则,说话句句在理儿,不会跟人歪头胡缠,一是一,二是二,该是什么就是什么。寨子里有谁与谁动嘴吵嚷了,他也总爱管个闲事儿,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