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窝头的补助。这对前身的杜守义来说帮助很大。
受人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作为京都人都是从小被这么教育的,现在他就用实际行动在回馈。
午休时杜守义回了趟家。
杜家住在前院南房的东头,占了一大一小两间倒座房,西边挨着正门,东边就是院墙,没左邻右舍一说。屋前那处院子就相当于他们家独用了。
京都的四合院很有意思,房屋大小按‘坨’算。
你瞧老房子中间有道‘门’,那就是坨与坨之间的隔断。讲究的老宅甚至把那儿做成雕花月亮门,很漂亮。
杜家有间两坨的屋子,外面是正堂,里间就是杜守义的卧室。隔壁一间独立小屋,由杜守桂住。
倒座房是给佣人或者西席先生住的,所以房间没中院后院那么高大敞亮。
房间面北背南,冬冷夏热,是四合院中最次的屋子。京都有句俗语道:有钱不住倒座房。
不过在人均居住面积只有五平米不到的六十年代,能有处宽敞的住所就不错了,杜守义还有什么可挑的呢?
杜守义衷心感激这位便宜父亲,除了这大小两间房,还让他有了份正经工作。
前身的爹上班时脑溢血突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