忙忙碌碌的时候,胡同里的第一批危房修缮已经开始了。
锣鼓巷胡同打元代时候就有,那时叫‘罗锅巷’。到了清朝改名为‘锣鼓巷’,还分成了‘南锣’和‘北锣’。
胡同历史久远,里面最‘年轻’的房子都有几十岁年纪,有些甚至是一两百年的老古董,这样的房子很多都‘酥’了。
四合院的建筑算是上好的了,七六年地=震时,三大爷家不也塌墙了?岁月不饶人,对房子也一样。
这些老房子,真要认真起来工作量实在太大,这次只能先考虑那些濒危的。
修房的目的就是不在今年的雨灾和六六年的邢=台地=震中出现伤亡。这是杜守义勉强能记住的两次最近的自然灾害。至于其他?那只能听天由命了。
杜守义自己想给胡同做些事,却借着‘学LF’的由头把大家招来,这总让他觉得有些不好意思。中午饭时候他带着四合院的孩子们给志愿者们送饺子去了。
三鲜馅的‘老边饺子’,韭菜、鸡蛋的馅心,每只里面还有个大虾仁,外面再配上加了猪油的烫面皮。这顿午饭可把志愿者们吃舒坦了。
一个工友赞叹道:“守义,你们街道可真有钱啊?!这么好的饺子过年都吃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