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飞快,转眼来到了四月二十八日,礼拜天。
一早,杜守义就把宁建国和小伟接到了金贝勒小屋,和李奎勇一起在这儿吃早饭,今天他要开始对建国和大勇进行木匠启蒙。
所有孩子中,杜守义对宁建国抱有的期望最大, 教起来也最上心,简直恨不得把自己会的都教给他。
而宁建国完全没有让他失望。就比如木匠,虽然看着和军事不搭边,但宁建国不会问:我为什么要学?他会思考怎么才能学得更好。这就是一个优秀军人必备的素质。
“我先教你们俩一些木匠基础,你学会就行,不用多练。等我走了你把宫毯铺上,替我把马伽教给大勇, 以后你们俩结对子练。”
“明白。”宁建国答道。
杜守义发现李奎勇有些‘散’, 这是很多京都人骨子里的毛病,和他生长的环境也有很大关系。
打个比方,你看李奎勇说话那劲以为是正宗京腔?其实不是,那是南城胡同串子味儿。棒梗要敢学这么说话,得被聋奶奶,贾张氏这些老京都给唠叨死。
当然,几十年的时间让很多事情都改变了,很多京都人后来也开始习惯这么说话了,可在六十年代的现在,那是上不了台面的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