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知险绝,复归平正”
既知险绝之美,那就到了随心所欲之境地。笔随心意,‘险绝’就是‘平正’。
在书写《悲夫帖》的那晚他体会到了这种感觉,杜氏笔意初露萌芽。他也籍此跨入书家行列,获得了一次‘人生成就’。
但随后系统签到了‘王羲之真迹’,他的问题也随之而来了。他彷佛又回到了第一阶段‘初学分布,但求平正。’
在师法大王的过程中,他开始重新寻找那结字章法间的平正。但这次不是简单的循环,是他在翻过一座山后发现了眼前一处更加秀美绝伦的山峰。
看到了王羲之的‘势’后,他又一次看到了‘险绝’,第二重境界近在眼前。
前世今生他都读过孙过庭的《书谱》,如今他对其中八个字感悟颇深,‘违而不犯,和而不同’。
这不仅是指对王羲之笔意的吸收,更是他对结体章法上的感悟。
曾经他对自己不通道教‘阴阳’暗自捉急,也曾在夜里苦读老庄,务求了解王羲之和东晋人的哲学观。
但情况有了新变化,‘违而不犯,和而不同’,这八个字道出了他现在的‘霸气章法’。这里面有阴阳,有妍拙,还有好多讲不清道不明的东西,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