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二十,礼拜三。
杜守义意外接到了美协童理事的电话,他这次是替《美术》来约稿的。
杜守义工笔篆刻都不错,他觉得是不是可以多提供一些这方面的作品,搞一个比较完整的展示?
杜守义想了想拒绝了。他的工笔长于花鸟,和工农题材离得有些远。算了,别没事给自己找事。
童理事也没生气,他已经摸到点杜守义的脉络了。说好听的是‘固执’,通俗点就是‘拧巴’。
没办法,‘晋人’就是这么拧巴,没这股‘特立独行’的劲还真练不出晋韵。
童理事还提了件事,那就是让荣宝斋的人来联系一下,看看他的字是不是能在那儿出售。
这件事杜守义欣然同意了。六十年代,书画能进荣宝斋的可不多,卖多少无所谓,那是种身份。而且,既然作品在荣宝斋发售,那他就能进内店了吧?
荣宝斋是有内外店之分的,内店只接待十三级以上的干部和文化名人。杜守义不靠这样‘投机取巧’,还真不知道要等到猴年马月才能到内店去????呢。
挂上电话没多久,签到时间到了。
“叮,宿主今日签到奖励为,‘芬达’x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