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了二三十年后,李明豹压根就不会废什么功夫弄出这么一个名星制度,因为他知道就算弄出一个完美的制度来,也没有可行性。因为那个时候名星的价值,已经想当低廉了,平民都能造星的时代,还要他们这些电影公司来干毛。
李明豹说出的实情,让其他的电影公司老板们,都在考虑。名星的保鲜期比较短,这是世界性的问题,就算是在好莱坞那边,都没有解决这样的问题,就更别说他们这些人了。所以能够更快的回本,也是所有电影公司老板们的心愿。要是没有特殊的升迁制度,按部就班的发展,说不定一个名星的投入,就要比花费更多,那岂不是会亏本?
李明豹这样做,就是在尽量的避免电影公司老板们的利益损失。看出一个名星发展不错,并且商业上很有潜力,那么这个公司就完全可以花费一定的代价,把这样的名星快速提拔起来,然后靠着这个名星赚钱,提前享受利益,而不是等那个名星慢悠悠的升级,然后白白的浪费他潜在的商业价值。
说白了,这其实就是在一个大框架之下的造星运动,主动权还是放在那些电影公司的手里面,而不是一下子就把这样的权力,全都上缴到李明豹这里,虽然成本上比以前会高一些,但是在盈利上,同样也是以前比不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