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制作的部门,分成了零配件制作,校验和总装三个部门。一边培养这个时代东方世界的第一批钟表技工,一边开始进行试生产。以叶氏工坊的技术水平,已经能够做到每两天到三天生产一台座钟了。最后定型生产的座钟没有采用使用音乐来报时的机构,而是仅仅采用了沉郁明亮的钟声,而叶韬索性将他已经做得比较成熟的音乐盒的资料整理了出来,传授给了自己的那些师兄们,而他们又开始筹备建立一个专门的音乐盒厂房。
让人没有想到的是,相比于座钟厂房,音乐盒厂房似乎更受到学徒和学工们的青睐,希望能够进入音乐盒厂房的学徒和学工,远比想进入座钟工厂的人多。两个工厂里的报酬算下来,实际上还是座钟工厂的报酬更好,因为除了原来的那些工钱之外,为了能够保证座钟的技术秘密,对于每个进入座钟工厂的学徒学工,齐老爷子还会另外发一笔津贴。但叶氏工坊一直以来崇尚的,通过几年的学习培养来渗入每个学徒学工骨子里的对技术的追求这个时候就发挥了作用,相比于看起来有些呆板的座钟,显然是能够以各种音色演奏出音乐的音乐盒在绝大部分人的眼里,更加神奇一点。
叶韬意识到一点,叶氏工坊的技术积累已经到了一定程度,开始呈现出厚积薄发的态势,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