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实在是太快了。尤其是这一次搞出电学工坊以及相关的若干个生产部门,除了生产电线的部门现在是全勤开工,生产粗细不同一共六种电线和三种漆包线之外,其余所有相关工坊都没下决心开工,而是一边研制改进一边等订单,没有明确的要求绝不开工,就是害怕生产计划刚出来就得取消,因为新的产品已经出来了。由于电学的理论起点很高,这种情况在短短一段时间里就发生了好几次了。于是,痛定思痛,工匠们终于搞出来了一套充分考虑升级潜力的东西:模块化。从电线的接头一直到每个设备箱的大小,都制定出了标准,这样就算将来设备更换,也不用完全一套套重新来了。比如一个厂房的配电箱,要换新产品或者是进行维修,只要很方便地拆掉旧的换上新的就好了。想明白了这个系统,叶氏工坊的技师们终于觉得可以做点事情了。而过了一阵,一份非常正规,也非常严肃的报告被送到了叶韬的案头。
“……你是说,工坊那里已经拿出了全厂区的输配电和综合照明工程的计划来了?”面对刚刚送到,足足有两尺厚的图纸和方案说明,叶韬头都大了。
自从孩子诞生,叶韬去工坊就不是那么勤快了,绝不会在那里一呆就是十几二十天,而是解决完了那些问题就走。由于通信和交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