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古文、古诗词圈子的老教授们对这首诗的分析还有很多,也更加细致,甚至有人拿前人对“夜晚钟声”这个意象的描写,对比很多诗词,发现还是这首诗写得出神入化!
《枫桥夜泊》的出现,引起了诗文界的狂欢,或许很多人都以为这是一首现代人写的诗,即便不是近几年,也是近百年的作品,所以他们津津乐道地评价着,有叹止的,也有挑剔的。
但没有人质疑杨轶在电视节目中说不是他写的这首诗的说法。
确实不可能啊!
一个毛头小子,即便文学素养再高,也怎么可能写得出这么艺术和诗华兼具的古体诗?怎么可能写得出如此深沉又如此精练的愁绪?
他们还脑补了张继的模样:沧桑老者、怀才不遇、大隐于市。甚至,还发起了寻找张继的活动,后来,有不少人冒名顶替,但都被这些挑剔的学者们揭穿,这个活动不了了之。
书法界也蹭上了热度,他们觉得杨轶写的书法太糟糕——确实比不上专业书法家,组织了好几拨人到姑苏寒山寺重写枫桥夜泊,还让人刻了石碑送过去。
狡猾的大和尚来者不拒,但他依然保存着杨轶的原迹,而且悄悄请大师刻成石碑。或许,有大智慧的他已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