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洪母当即就在门外,布置六道矮门,不让洪承畴进门。
问其原因,洪母便说:“此门唤为‘六离门’。
凡卖国求荣者,母不以为子,妻不以为夫,子不以为父、六亲不认,众叛亲离!”
据传,这便是《六离门》的典故。
后世更是以此,创出了闽剧《六离门》、京剧《洪母骂畴》等戏曲,表现对洪承畴降清的鄙夷。
……
脑海里想着这《六离门》的典故,叶书胸口有些气闷。
无他,只因这个《洪母骂畴》的戏曲,虽然深入人心,虽然骂得刺心入骨,可它……
是假的!
洪母没骂子,作为一个母亲的身份,她不懂那么多大义,儿子能从战场上活着回来,在他看来,或许已经是“菩萨保佑”,因此,当洪承畴来接她时,洪母理所应当地随他入了京,享了五年清福之后,这才一身清朝贵人打扮,回老家,直至病终。
真正看不起他的,是其弟洪承畯,因对其极为不满,便在洪承畴府第附近的设定牌匾上,书写《大乘莲心》(一说大无莲心)四字,暗讽其大无良心。
历史上真假,如今已然难考。
这些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