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天后才接到孔昊的电话,没聊上两句就听到对面的打鼾声。
孔昊当年是以蜀中理科第4名的成绩考进华清的。
这样的成绩,在华清里面,自然算不得什么。
但吴楚之知道,如果不是当年高考听力设备故障,被吞了18分,孔昊应该是理科状元的。
那场事故,改变了那个考场里太多人的命运。
不过,对待意外,人们的反应却是不同的。
有人选择沉沦,怨天尤人,如吴楚之。
有人选择奋发,继续拼搏,如孔昊。
进入华清的孔昊,并没有入选有着‘姚班’前身之称的计算机科学基地班。
不过,他却凭着自己的努力和天赋,在大三时成功的补位杀了进去。
计算机科学基地班是淘汰制的,跟不上节奏,就会被淘汰。
这个班汇聚了华清大学与姚先生自己的大量资源,拥有普通的计算机系学生难以想象的实验条件和师资力量。
有天赋的人,多得是。
努力的人,也多得是。
失去两年先发优势的孔昊,在里面也有些苦不堪言。
他也唯有拼尽全力,才能勉强跟上整个班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