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前石化院设计乙烯装置,有苏联提供的图纸作为参照,有一批海外归来的精英作为骨干,即便是刚刚大学毕业的那些小年轻,一个个也是意气风发,画图纸画上三天三夜也没一个人会叫苦。有这样的条件,石化院才能够只用半年时间就完成了5000吨乙烯装置的设计工作,并获得了国家的表彰。
而现如今,苏联的那些技术已经过时,近年来从西方国家引进的许多技术大家都还没有完全吃透,60万吨乙烯的技术要求与5000吨装置相比,差出去不是一星半点,难度是可想而知的。如果仅仅是技术上的困难,也就罢了,毕竟搞工业哪有不困难的时候?关键的问题在于,今天设计院里那些工程师的精神面貌,与30年前几乎是天壤之别,一支没有了精气神的队伍,还能指望他们打硬仗吗?
康海东刚刚从吴仕灿手里把60万吨乙烯装置的设计任务拿回来时,院里也曾掀起了一个小小的高潮。第一期1000万的设计费到账,让饱受经费拮据之苦的院领导们长舒了一口气,一个个都精神抖擞起来,围绕着这些经费,众人展开了激烈的斗争:
大家好久没有见过奖金了,该不该给大家发一点,改善一下大家的生活?
职工的医药费很多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