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史,其中或有无稽之谈,但也不乏真实之事,有很强的的学术参考价值。
但无论是信史还是野史,都有确切的纪年与准确的地点,事情发生的原因,以及当时的政治环境与时代印记,都在书里体现的极为明显。
如果按照华夏的历史一代代往前推溯,基本上就没有断代的时候,即便偶尔有含糊不明的年代,但在书中也会标注大概的时间段,而且这种模糊的时间段不会太长。
遍观世界历史典籍,也就只有华夏历史记载的这么有条理,有出处,又有确切的年代记录,几千年以来,历史记载一直延续至今。
而在西方,在十六世纪之前,他们根本就没有历史,所有十六世纪之前的历史,基本上全都是当代史,也就是人为造假的历史。
其实我们仔细推想一下就能得出这种结论。
在十六世纪之前,西方分成无数小国,他们连历法都没有,也没有专门写历史的人,最重要的是,他们缺乏一种最重要的东西——文字的载体。
当时的西方是没有纸张的,记载重要的东西,只能使用羊皮卷,而羊皮卷价格昂贵,绝不可能记载太多的东西,据说还有一种莎草纸,但莎草纸其实并不是纸,而是一种草叶子,根本就不能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