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团的作品,那就只能是《茶馆》。
一部作品的出现必须是在合适的时机,合适的地点,合适的环境中才行,郭大路总不能搞出一部悲惨世界扔给京都话剧团,先不说他们能不能演的了,就算是能够演的出来,可是谁看?西方元素的作品,让东方人来表演,先天上就有很多不和谐的地方,观众们一准儿不喜欢。
所以只能选《茶馆》,而不是选别的作品。
还有一点就是,郭大路喜欢《茶馆》胜过《雷雨》,两者的戏剧张力上,茶馆是略逊色与雷雨的,但其表现的底层百姓生活化的状态,却是雷雨不能比拟的。
《茶馆》的画面挺强,但是语言太过简洁,若是不能好好的咂摸滋味,那就很难体会到里面各种人物在什么心理状态下说的那些话,而且对于对白中的语气轻重也必须要拿捏到位才行,这部作品要是不好好体会,是绝难演绎出来的。
反倒是《雷雨》中情景与对白更容易体会,也更容易把握,所以这两部作品,若论排演难度,《茶馆》要比《雷雨》难的太多。
也就是因为这样,在话剧界,《雷雨》的排练可以有几次成功的版本,而《茶馆》却很难能突破第一个版本的束缚。
两部作品,一个是高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