舶机械研究所便是如此,以至于为了摸索航母某一部分的结构特点,船舶机械研究所甚至都把国外航母的模型弄过来反复观察研究。
然而模型毕竟只是模型,外观模仿得再像,内中的结构也无法完全还原,就更别说那些精密的分系统了。
所以从六十年代到如今,这类研究进展得十分缓慢,成果更是寥寥无几。
若非如此,82年海军新领导班子向上级提交的未来海军二十年规划草案中,提到的兴建一艘三万吨级的航母也不会被否掉。
这其中除了资金的问题外,航母相关的技术工作一直为取得实质性突破也是极大的原因之一。
当然了,也有人提出直接购买国外的成熟航母,可一来国外的报价实在太贵,二来这种堪称国之重器的现代化装备如论如何也不能受制于人。
当年晚清北洋舰队因为几发炮弹硬生生覆灭的事例还未走远,如今的新中国又怎能重蹈覆辙?
于是军队要忍耐,海军只能在忍耐中继续忍耐!
但忍耐不等于暂停,船舶机械研究所该干的事还得干,海军现在是勒紧裤腰带忍着,可谁又能保证某一天海军发达了,不要航母呢?
所以进展再慢也得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