须避开这个时段,否则,就容易出犯方向性的错误。”
从祝庸之的侃侃而谈中,楚天舒感受到了他的政治敏锐性,这也说明,他这个省委党校的客座教授,价真货实,名不虚传。
此时的指点已经超越了学术指导,而是具有卓越的政治高度;不是单纯就文章说文章,而是抛开文章本身,设身处地地站在了一个地级市长的角度在思考和论证。
“其三,写文章选事例,只是为了说明、佐证论点,不是一味的表扬先进。这里面也大有学问。我建议你去分析一下xt市,它是hn省的偏落后地区,经济总量与青原也有差距,可那是乔省长在hn省亲自抓的一个农村经济发展的典型,那里不写你还写哪里?还有kt县,是南书记当年下放的地方,他是从那里起步走上政坛的,也可以多引用一些那里的素材嘛。”
楚天舒简直要五体投地了,他一直以为,祝庸之只是一个困在象牙塔里的大学教授,没曾想他对于政治体制和官场习气如此的熟悉,真可谓是招招都点在了穴位上,叶庆平建议请祝庸之出马,可见也是非常的有眼光。
……
楚天舒自以为文笔不错,在国资委当主任时就开始写官样文章,曾经得到过唐逸夫等人的夸奖,进入市府办公厅之后,也算得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