俊懂事的时候,他已经三十来岁,做一个小科员,绝了在仕途上进的念头,因而也就不必对任何人曲意逢迎。不过他主动提起这个话题,倒省了柳俊不少事。
“江老师这么说,可见对时事还是挺关心的,为什么不参加这次县里的征文活动呢?”
江友信脸上露出很惊讶的神色,说道:“我有参加啊,十几天前就交了稿子。”
听了这话,柳俊比他还更要惊讶,急忙问道:“你十几天前就交了稿子?怎么我翻遍了所有稿件,也没看见你的名字呢?”
这话已经说得很离谱,纵算是柳晋才的儿子,这么小的年龄,也不该去看征文的稿件,何况还是“翻遍”?但是江友信惊讶之余,倒没在意柳俊言语中透出的非正常因素。
“怎么会呢?我明明交了稿,题目叫《源于实践用于实践》……”
“源于实践用于实践?”
柳俊吃惊更甚。
这篇文章我柳俊却是见过的,而且在初审过关的稿件中,李承彦作为重点推荐给柳晋才的。柳俊也仔细读过,确实写得不错,思路清晰,文笔流畅,论据充分。听柳晋才的意思,如果后续没有更优秀的文章出现,可以肯定《源于实践用于实践》会进入论述文体裁类的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