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北县和全国各地的县市一样,有许多大革命年代期间,甚至是在此之前留下来的国营和集体企业。都是些小打小闹的工厂,例如锅厂、工具厂、小五金元件厂之类的。这些小工厂,因为上马仓促,技术粗糙得紧,很明显的先天不足,计划经济条件下,一切由财政包干,倒是可以生存得下去。一旦进入市场经济,全然没有任何竞争力。
柳俊虽然是公认的抓经济的好手,对这些工厂也只能是摇头叹息。
不是没办法改造,而是没有改造的价值。
以县锅厂为例,在职职工不到五十人,年产值不到二十万,而且只是产值,产品能不能销售出去还得两说。就这么一个烂摊子,竟然还要养活近三十名离退休老职工。就满打满算,将产值全部变成现金,也是入不敷出,差了老大一截。
现在这些工厂的职工基本上都下岗了,领取最低的生活费,自谋出路。如何处理这些老大难的遗留问题,一直是柳俊的一块心病。
但是问题的关键不在这里,问题的关键在于陆香梅走的程序不对。
这个方案,陆香梅事先并未和县里其他任何主要领导做沟通。不但没有与柳俊通过气,就是在县长办公会上也不曾提出来过,就这么闷声不响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