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让人担心质量问题。”
“现在的年轻人太浮躁了,得杀杀他的锐气。大家伙儿仔细看,一定不能有错漏。现在是我们挑刺儿,出版之后就是其余人挑刺了!”
讨论的声音很快就消失,群文件里面《万历十五年》的下载人数倒是直线飙升,这群专家们都认真起来,没人有心思闲聊。
……
历史类的作品就得有专家背书才行,张楚并不担心这本书的质量,而是在担心杨教授这些专家们是否能接受《万历十五年》的独特写法。
毕竟他对历史分析进行了文学化,在记叙一个历史人物的时候,可以洋洋洒洒、滔滔不绝,但很多都是形容,比较少有依据。
就像这本书里面写道万历皇帝,写道申时行、海瑞、戚继光这些人物的时候,张楚花费了不少笔墨写他们的心态、行为,但这种揣测的依据很少。
原著当中并没有提供,得让他自己去史书里面查询相关内容,并且归纳人物的性格特征,这是历史研究中的大忌!
学术界并非不允许新的观点,但这种新的观点必须建立在详细的论证以及对最新史料的把握上,张楚想看看这本书对史学界的冲击到底有多大。
只有接纳了《万历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