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
这个代表着胜利的‘V’字手势起源于英语单词victory,是这个英文单词的开头字母,这起源于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西欧沦陷,许多人纷纷流亡英国。当时有个名叫维克多?德拉维利的比利时人,利用电台,每天从英国向比利时进行短‘波’广播,号召同胞们奋起抗击德寇占领军。1940年末的一天晚上,他在广播里号召人们到处书写‘V’字,以表示对最后胜利的坚定信心。
几天之间,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和其他城市的建筑物上,大街小巷的墙壁上、树干和电线杆上、影剧院里,‘V’字无处不在,甚至在德军重兵把守的兵营,岗楼和纳粹军官的住宅里,也出现了被视为不祥之物的‘V’字,搅得德国法西斯占领军心神不宁。后来,‘V’字不胫而走,传入欧洲各沦陷国。由于它形式简单明了,很快流传开来。朋友们见面,伸出食指和中指,打个‘V’字,代替其他一切招呼。
用这种无言的方式,表达自己的心愿,成为当时一种时尚。英国首相丘吉尔十分喜爱打这一手势,于是‘V’字更加出名。餐馆里,桌子上的刀叉被摆成‘V’字,其至钟表店里的时钟也被拨到11点5分。此风传到美国,‘妇’‘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