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急于IPO,至少要做到三千亿的规模,公司足够大再考虑上市,什么野蛮人都不怕。我之前说三千亿是及格,指的也是上市之前。
反过来,风险投资阶段,有魄力的投资人可以因为看好公司而‘意气用事’,可以给予一家有潜力但是还没腾飞的公司以超规格的支持,不考虑本益比,让公司充分兑现自己的潜力,达到预期中的高度,最终成长为超级大公司,国民级乃至全球级的公司。
这是器量的问题,有多大的器量,就安排多大的上市空间。所以像魔都那两家,快马加鞭上市,而且还跑到纳斯达克去做IPO,被称为资本市场神话?投资人确实很高兴,赚到了快钱,其实天花板已经显而易见了,今后想要私有化退回来费死老劲。
我不想让小康成为那样的公司。
再举个不太恰当的例子,讯飞,原本有望成为赛道霸主,如果这家公司2013年的时候处于非上市状态,会怎么样?以讯飞的技术积累肯定爆发吧?以讯飞当年的行业地位和前景想怎么融资就怎么融资吧?经过6年的努力和不断大手笔的融资,到现在市值3000亿应该是最下限了吧?妥妥的超级大公司。
仍然假设讯飞2013年不是上市公司,然后在那个时候IP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