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康踩点。结果考拉的高层最少也要等到年底兑现完考拉的期权才会考虑离职,而小康根据以我为主的方针,和自身的OKR为核心的企业管理方案给出条件,没捞到什么人。
小康的条件既不许诺副总裁级别的高管职位,扁平化的管理体系下边本来也没有很多副总裁,如果真有能力,到时候开拓出新的业务线自然就会升级为副总裁,这可以视为没有升官。也不许诺一次性的大额期权,而是按劳取酬多劳多得,开放更多的关键任务供有能力的人攫取,这可以视为没有发财。
所以对于陌生人,特别是初次沟通,这种条件确实很难打动人,无论对方是不是真的有能力,至少履历在那摆着呢,当考拉成为过去式的时候,总要谋个更好的出身。
但是对于不陌生的人可就不是这样了。
刘璐在小米工作多年,按进入时间计算,自称一声创业元老都没问题,认识的人简直多了去了。过去的小康,职位基本都是楚垣夕设定好的,业务线也是一样,并没有像考拉这种来者不拒一次端一锅的行为,所以刘璐也没多想。
但是有了考拉这个case,假设考拉的中高管集体答应下来会怎么样呢?肯定对小康现有的人事结构产生巨大影响,开出一两条新的业务